張旭: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發布者:張鑫敏發布時間:2024-05-22浏覽次數:52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教研時,無論在學期中還是假期,這樣一幅畫面總是浮現在張旭老師的腦海中——20193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張老師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時刻将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銘記心中,将鑄魂育人内化為教育行動的自覺,如折射出太陽光輝的水滴一般,引領新時代青年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挺膺擔當。

(一)牢記囑托,鑄魂育人

張老師經過本科、碩士和博士共十年在南京大學曆史系的學習和研究之後,進入我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任教,主要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還承擔“四史”思政選修課中的“黨史”和“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中的“中國裝備”和“中國制慧”教學。從教十五年來,張老師一直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标準要求自己,帶領學生學習黨史、國史,幫助學生了解曆史與現實,理解中國近現代曆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結合我校培養卓越現場工程師的全國示範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定位,張老師還緻力于啟發學生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質、健全人格和創新精神。

張老師深信,曆史從來就不是象牙塔裡的學問、不是高頭講章,而是服務于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清醒劑、營養劑,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因此,她一直緻力于更高效地發揮曆史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在政治認同上堅定學生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信心,另一方面在精神陶冶上弘揚和踐行優良傳統,給學生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正是這樣的理想,敦促張老師每天都以最堅定的信念和最飽滿的熱情走上思政課的講台,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張老師作為課程負責人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獲得上海高校思政課“金課”稱号,她本人也獲得“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稱号。以上兩項榮譽,在我校曆史上都屬首次。  

(二)最大程度發揮教學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政課,要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深受激勵的張旭老師在“綱要”課教學中,一直積極探索新理論、新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面對大學生曆史觀、黨史觀的現狀,張老師明确了正确曆史觀、黨史觀教育的方法論、内容和策略——即在方法論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在内容上選擇和提煉近代以來尤其是百年黨史的非凡曆程、偉大貢獻和精神譜系,在系統方案和實操策略上切實對大學生的曆史觀和黨史觀實現匡正與拔升。

在教學實踐上,張老師在方法、内容和策略三方面實現了創新。在方法層面,張老師牢牢把握百年黨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把曆史事件和人物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曆史條件下去分析,秉持“大曆史觀”——即中國曆史的長時段和世界曆史的寬視野,立足新時代,把曆史與現實、史實與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在内容層面,張老師敬畏和尊重黨史,正确講述和評價中國共産黨的曆史貢獻及其重要意義,着力弘揚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傳承紅色基因,調整教學偏倚,将改革開放作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來講述,同時優化教學框架,将重心切實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發展和進入新時代上。在策略層面,張老師更深廣地采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高效使用新媒體,打造引領導向的線上意見領袖,不斷更新内容、優化程序,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探索德育實踐新模式,同時善用大思政課,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在思政課講台上磨砺了十五年之後,張老師的教學能力日臻完善,教學水平得到學生、師長、督導、同行和競賽評委的普遍肯定,多次獲得校内外的教學科研獎項,包括上海市第二屆女性教育教學能力評選“十佳教學能手”、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比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組二等獎、校“教師教學法比賽”一等獎、校“微課教學競賽”三等獎、校“教學優秀獎”等。此外,張老師已完成上海市教委“陽光計劃”項目和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并在核心期刊、省級刊物和校内刊物上發表教研和科研論文數篇,出版著作和譯作三部。 

(三)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提出的要求是“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張老師看來,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并不是要把課講成簡單的政治宣傳,而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為此,在“綱要”課教學中,張老師一直遵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原則。所謂“曉之以理”,就是透過曆史表象看到更深層的曆史内涵,在曆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的多維視野中,講清楚曆史和人民怎樣做出“四個選擇”。所謂“動之以情”,就是在自己“有信仰”的基礎上,将信仰以共情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正如張老師在課程團隊集體備課中經常說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對課程内容“了然于胸、運用自如、深入淺出、入腦入心”,必須做到講史和講理相統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傳統和創新相統一,思政課才能産生強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張老師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方面取得了實效。學生普遍反映,我們學校的“綱要”課令人耳目一新,“革命火種的熾熱,已将我們的思維火花點亮”。有學生說,以前隻聽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上了“綱要”課後終于真正理解了為什麼“強國複興有我”,從而自覺地将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還有學生說,已做好準備,畢業後就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張老師還記得,她的一位學生,雖然學的是純工科專業,卻對曆史學科有着異常熱烈的喜愛。兩年間,師生間一次次交流,一次次解惑、一次次鼓勵,終于幫助他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曆史系世界史專業。當學生第一時間将錄取通知書發給張老師看并真誠道謝時,雙方都堅信,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張老師還記得,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時,她曾帶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學生們紛紛發送彈幕表達感慨。看到刷屏的“銘記曆史、不忘初心”“先烈與青山同在”“救亡圖存、探索真理”都“來自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時,師生的愛國、愛黨、愛校情懷都得到了升華。張老師還記得,在一次答疑輔導舉辦“紅色經典電影賞析”時,她和學生們一起觀看了反映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研制艱辛曆程的《橫空出世》。電影放映完畢後,大家一直讨論到深夜,從原子彈讨論到大飛機C919,讨論到航空母艦,讨論到長征火箭、讨論到神舟飛船、讨論到探月工程,學生們感歎道,以前覺得國家棟梁、英雄功臣都屬很遙遠的事情,跟我毫無關系,現在突然意識到,國家棟梁、英雄功臣,也可能就是我!的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寄語廣大青年的,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國家棟梁、英雄功臣。


Baidu
sogou